1.规划布局方面
功能分区不合理:未根据实验流程和需求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导致不同实验区域相互干扰,影响实验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将有污染风险的区域与对环境要求高的区域设置在相邻位置,可能造成交叉污染。
空间利用不充分:没有准确预估仪器设备的尺寸和数量,导致实验室空间拥挤,人员操作不便,或者预留空间过大,造成浪费。
未考虑未来发展:实验室设计时没有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当后续需要增加新的设备或开展新的实验项目时,无法满足需求,只能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2.通风系统问题
通风效果不佳: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如通风管道过长、管径过小、排风口位置不当等,导致实验室内有害气体无法及时排出,影响空气质量,甚至危害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
噪音控制不当:通风设备的运行产生的噪音过大,影响实验环境的安静,干扰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准确性,尤其在对声音敏感的实验中更为突出。
节能考虑不足:通风系统没有采用节能设计,如变频风机、热回收装置等,长期运行下来会增加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3.电气系统问题
电力容量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实验室内大量高功率仪器设备的用电需求,导致电路过载,频繁跳闸,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布线不规范:电线布线混乱,没有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敷设,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电线短路、漏电等问题,危及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插座位置不合理:插座的数量和位置没有根据实验台、仪器设备的摆放进行合理规划,使用起来不方便,可能需要使用插线板,增加了安全隐患。
4.给排水系统问题
水管布局不合理:水管的走向和连接方式存在问题,可能导致实验用水供应不畅,或者排水管道堵塞,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
防水处理不当:地面、墙面的防水措施不到位,容易发生渗漏现象,损坏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同时也会影响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
污水处理不达标:对于产生化学污水的实验室,如果没有配备相应的污水处理设备,或者污水处理工艺不完善,污水直接排放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5.安全设施问题
消防设施不完善:消防器材配备不足,或者安装位置不合理,如灭火器被遮挡、消防栓阀门难以开启等,在火灾发生时无法及时发挥作用。
紧急洗眼器和淋浴器缺失:对于有化学试剂使用的实验室,没有设置紧急洗眼器和淋浴器,或者其位置和高度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一旦实验人员身体接触到有害物质,无法及时进行冲洗和急救。
缺乏安全防护设施:没有安装必要的安全柜、防爆装置等安全防护设施,对于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6.装修材料选择问题
耐腐蚀性差:实验室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化学试剂,如果装修材料不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容易受到腐蚀损坏,缩短使用寿命,增加维修成本。
易产生静电:部分装修材料容易产生静电,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引发静电事故,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
环保性能不达标:一些装修材料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甲醛、苯等,会污染实验室的空气环境,危害实验人员的健康。
7.照明系统问题
照度不均匀:实验室内的照明灯具分布不合理,导致工作区域的照度不均匀,影响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显色性差:灯光的显色性不好,会使物体的颜色失真,对于需要准确观察颜色的实验会产生不利影响。
缺乏局部照明:在一些特殊的实验区域,没有设置局部照明装置,导致光线不足,影响实验操作的精细度。
8.实验室装修设计细节处理问题
门窗密封性不好:实验室的门窗密封不严,会导致外界灰尘、噪音进入实验室,影响室内环境的控制,同时也会增加能源消耗。
踢脚线和吊顶问题:踢脚线的材质和高度选择不当,容易被清洁工具碰撞损坏;吊顶的设计和施工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出现脱落、变形等问题。
角落清洁困难:墙角、墙边等部位的设计没有考虑到清洁的便利性,容易积累灰尘和污垢,滋生细菌,影响实验室的卫生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