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实验室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一些常见要求

实验室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一些常见要求

更新时间:2025-07-07点击次数:18
  以下是实验室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一些常见要求:
  一、功能需求方面
  1.设备监控与管理
  能够实时监测实验室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仪器的开关机状态、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转速等)、故障报警信息等。例如,对于高精度分析仪器,要能精确获取其内部关键部件的工作温度,一旦超出正常范围及时发出警报。
  具备远程控制设备的能力,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终端(如电脑、手机等)在实验室内或远程对设备进行开机、关机、参数调整等操作,方便在不同场景下使用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2.环境监测与调控
  对实验室的环境参数进行各个方位监测,涵盖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如有害气体浓度、粉尘含量等)、光照强度等。比如在化学实验室,要实时监测危险化学品可能泄漏产生的有害气体浓度,保障人员安全。
  根据设定的阈值自动调节环境参数,通过与空调系统、通风设备、加湿器等联动,维持实验室环境处于适宜科研工作开展的稳定状态,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人员管理与安全保障
  实现人员出入实验室的权限管理,采用刷卡、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多种方式,记录人员的进出时间、身份信息等,便于追溯和管理。
  具备安全预警功能,当出现火灾、漏水、漏电等异常情况时,能迅速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同时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如自动开启消防喷淋、关闭危险设备电源等。
  4.数据管理与共享
  收集、存储实验室各类实验数据,包括仪器设备产生的数据、人工记录的数据等,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数据的存储要具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防止数据丢失、篡改。
  支持数据共享功能,方便实验室内部成员以及不同实验室之间进行数据交流、协作,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例如科研人员可以便捷地查看同一项目中其他成员的实验数据用于对比分析。
  二、实验室智能化系统设计性能要求方面
  1.稳定性
  整个智能化系统要具备高度的稳定性,能够在长时间连续运行的情况下不出现故障或死机等情况,确保实验室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例如,在进行长时间的材料老化实验等需要持续监测和控制的场景下,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具备冗余设计,关键设备和线路有备份,当主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备用设备,保证系统的持续运行,减少因系统故障导致的实验中断风险。
  2.响应速度
  对于设备控制指令、环境参数调节指令等要能快速响应,一般要求在秒级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以满足实验过程中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操作,比如在一些快速反应的化学实验中,及时调节通风等环境参数很关键。
  数据采集的频率要满足实验需求,对于变化较快的参数能及时准确地采集记录,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3.兼容性
  要能兼容实验室内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各类设备,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的仪器设备,都能接入智能化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避免因系统不兼容而需要更换大量已有设备的情况。
  与实验室现有的其他管理系统(如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MS、科研管理系统等)能够良好对接,实现数据互通和功能协同,打造一体化的实验室管理生态。
  三、实验室智能化系统设计易用性要求方面
  1.操作界面友好
  设计简洁直观的操作界面,无论是设备监控界面、环境参数设置界面还是数据查询界面等,都要方便科研人员操作,即使是不熟悉复杂信息技术的人员也能快速上手,减少操作失误。例如采用图形化展示设备状态和环境参数,用直观的按钮进行控制操作。
  提供操作提示和帮助文档,在界面上能随时查看相关功能的介绍和使用说明,方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及时自行解决。
  2.维护方便
  系统具备自我诊断功能,能够及时发现自身软件、硬件方面的潜在问题,并给出清晰的故障提示信息,便于维护人员快速定位和修复故障。
  硬件设备的安装、更换等要简单便捷,采用模块化设计,不需要复杂的布线和调试过程,降低维护成本和难度,确保系统能长期稳定运行。
 

 

热线电话:010-68834711

扫码加微信

Copyright © 2025北京航天科恩实验室装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023791号-7    技术支持:制药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